欧美日韩三区四区,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DAV首頁
數字音視工程網

微信公眾號

數字音視工程網

手機DAV

null
null
null
卓華,
招商,
null
null
null
快捷,
null

我的位置:

share

OLED顯示產業發展現狀和機遇 ---當次世代成為“現在”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胡燕    2017-12-20 11:27:03     加入收藏    咨詢

咨詢
所在單位:*
姓名:*
手機:*
職位:
郵箱:*
其他聯系方式:
咨詢內容:
驗證碼:
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
確定

OLED是現在、當下的顯示技術。去年,OLED在手機和電視這兩個主要應用里的滲透率達到了21%并與今年上升到23%,而且這種滲透率的份額增長在加速,到明年超過30%達到34%,到2020年接近一半。

  奧維云網最近分享對OLED產業發展現狀的一篇報告。這篇報告的副標題是“當次世代成為現在”,意思是說之前大家都認為,包括我自己也認為OLED是次時代的顯示技術,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OLED已經不是次世代的技術了,它是現在、當下的顯示技術。

  報告主要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幾個維度對OLED已是現在、當下技術的觀點進行論證,第二節是電視和手機這兩種主要的OLED技術應用不一樣的發展之路。第三部分是兩種應用中對手機應用的前景和挑戰,第四節是電視面板應用的前景和挑戰,第五部分是對產業發展的建議。

  OLED已是“現在”技術

  第一,我們從顯示產業的投資額來看,目前顯示產業的投資額聚焦在OLED和超大世代的LCD產線,從兩年前的2015年到兩年后的2019年,OLED在整個顯示產業中的投資份額一直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從這種投資額穩定的高比例來看,我認為他是OLED已經成為當下技術的一個佐證。

  第二是OLED在主要應用里的滲透率,我們看到在去年,OLED在手機和電視這兩個主要應用里的滲透率達到了21%并與今年上升到23%,而且這種滲透率的份額增長在加速,到明年超過30%達到34%,到2020年接近一半。這種較高的當下滲透率再加上快速的增長,同樣可以是OLED是當下技術的一個重要依據。

  第三點是OLED在消費者里的高認知度。圖中的曲線是中國八億網民在使用的搜索引擎—百度的搜索指數,可以表明一個事物在社會中的熱度。我們看到2011倒2013年,OLED在社會中的聲量是明顯偏弱的,而到了2015年中期以后,OLED的百度指數全面超過LCD,并且常有超高的搜索峰值。這就代表了一般消費者網民對OLED的了解逐漸加深,我想一個被大眾所了解和接受的事物,很難稱他為次世代吧。

  第四點是從技術成熟度的角度,也就是技術成熟度重要指標之一的良率來看,LCD憑借二十年的工藝積累,近幾年良率一直穩定在85%以上。

  OLED中小世代線的良率也經過10年的耕耘,也早已超過80%。不過大尺寸方面積累比較少,從2014年開始奮起提升,迅速拉升在整體的OLED良率。

  并在今年基本達到80%以上。OLED的整體良率也在80%以上,與LCD相差無幾,已經感受不出次世代的感覺了。

  所以從產業投資占比、主要應用的滲透率、百度指數、良率對比等四個角度來看,OLED已經不是次世代而是現在的技術了。那我剛才也說OLED的主要應用在電視和手機,那我們再看一下OLED在不同應用里不同的發展路徑。

  不一樣的應用、不一樣的發展之路

  首先,手機OLED面板和電視OLED面板發展歷史迥異。手機面板由三星顯示推動,2001年就有最初的樣品,2007年開始量產。而電視OLED面板2011年年底才有了第一個樣品,足足差了10年半,量產時間則在2013年。所以整體發展歷史上,電視用OLED面板的發展是遠晚于手機的,這是產品特性和技術難度決定的。

  第二是技術背景的差異。大尺寸OLED采用的white OLED技術,就是有機發光材料通電發出白光后,經過RGB的三原色彩膜形成畫面。

  而手機是RGB三元色的有機材料通電后直接發出RGB的混合光形成畫面,這也是產品規格的追求和面積大小迥異導致的技術原理差異。

  第三點是出貨規模的不同。因為手機是人手一部而且更新快,電視是家庭一臺而且更新慢,再加上電視在OLED的滲透尚在成長期。

  兩者整體出貨物量規模差257倍,可謂天壤之筆。不過因為電視的單體面積比手機大太多,實際出貨面積的差異僅在2.2倍。

  第四個是產品特性導致的、產品創新和進化路線的差異。電視最開始是以高色域、高對比度等畫質作為突破點和追求。再后來就是3mm一下的超薄、電視單位從一臺到一張的超輕薄的進化,未來是可透明可彎曲的不拘一格的形態發展。在手機方面,最開始是彎曲屏手機,再到柔性面板手機、全面屏手機等等,未來是可折疊可卷曲手機。聚焦于便攜、高屏占比、低功耗等等的設計。

  手機應用的前景和挑戰

  第二是OLED在主要應用里的滲透率,我們看到在去年,OLED在手機和電視這兩個主要應用里的滲透率達到了21%并與今年上升到23%,而且這種滲透率的份額增長在加速,到明年超過30%達到34%,到2020年接近一半。這種較高的當下滲透率再加上快速的增長,同樣可以是OLED是當下技術的一個重要依據。

  第二是從消費端,現在政府也在講消費升級,剛好OLED屏的良好規格符合這個政策基調,各個品牌和消費端對OLED的認可度不斷提高,我們看到經過三星這個市場開拓者,再經過OPPO/HUAWEI/VIVO等的加強,最近又有蘋果等新品牌導入OLED,也為這個市場注入了新的想象力。

  第三是政策利好,政府在資金方面有較大力度的投入和扶持,加速更多企業參與到這個產業中。

  更過的企業參與的直接結果是加快創新,現在到這些新興OLED面板廠的展廳去看,柔性、彎曲、折疊等手機面板絲毫不遜色與領先者。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看到機遇我們也要看到挑戰。小尺寸OLED市場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它雖然龐大,但是短期內他將處于三星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

  我們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實際出貨數據,三星還是占據整個市場96%以上的份額,其他6家瓜分了剩余的4%的份額。

  但是更多的產能和新工廠,將在未來的2-3年釋放,我們看到目前規劃和建設的新工廠就有11條,而且普遍產能比較高。如果這些產能都釋放出來,有可能會在供給端形成沖擊。

  最后一點是新興產能在產業鏈上的薄弱,如剛才我們看到,大多數新興產能基本都聚焦在中國,而中國在上游產業鏈上的基礎比較薄弱,我們可以看到最關鍵的發光材料,基本都是美國、日本、韓國的廠商在把持。

  除了材料,還有關鍵設備,我們看到OLED最關鍵的蒸鍍設備目前由日本充當領頭羊,韓企YAS、sunic system等在后面緊追直趕,而新興產能的聚集地—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領軍企業,布局上沒有大的進展,這都是新興產能在上游產業鏈要么受制于人、要么需要加快自行布局的挑戰。

  電視應用的機遇和挑戰

  我們在說兩個應用不同發展路徑的時候也講過,OLED電視的第一個樣品比手機慢了整整十年。不過近幾年通過LGD不遺余力的產能擴張,OLED電視面板的出貨也是發展迅速,同比去年增加了78%,未來還將持續保持這種高速。預計到2021年,整體出貨達到6M。

  第二個是電視OLED的基于來自于工藝成熟,當然工藝成熟的首要指標是生產的良品率。OLED電視面板最初的良率當然是比較低的,15年的還不到一半,不過到今年,良品率經過快速提升達到80%以上。

  良率的提高最直接的結果是成本降低,OLED的成本降低使OLED面板的價格也有下降,與LCD面板的價差不斷縮小。價差縮小使OLED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可以從最初的盤踞高端再向中高端市場滲透。

  還有一個大的機遇是隨著新整機品牌的不斷加入,新的產品創新不斷涌現,包括像LG的壁紙電視、創維 的Wall paper,SONY的銀幕聲場等,都有效提升了OLED電視的形象和市場地位,加速OLED電視的普及。

  所以據奧維的月度推總數據,在55寸一萬元以上的高端產品,OLED電視銷售額不斷攀升,從15年年初不到10%上升到今年10月的43%,三年內漲了幾乎五倍。所以產能提高、良率提高、與LCD的價差下降、新的產品創新不斷以及零售市場的認可,都是OLED電視面板的機遇。

  但是OLED面板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就是供給側參與者少。目前全球僅有LG顯示有大規模的出貨,大陸廠商BOE有少量出貨。這樣OLED面板的供給就成了OLED普及的瓶頸。

  此外 ,韓國國家層面的技術封鎖也是阻礙OLED擴張的原因之一。想必大家都聽說過,LGD原計劃在廣州建廠,以擴張產能、降低成本。貼近市場,不過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此事現在成為懸而未決的事情,等待政府的決議。所以供給側參與者少,影響滲透進程,是OLED電視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針對各種應用說了很多,下面來總結一下奧維思考的、對產業發展的建議。

  對產業發展的建議

  第一是向產業鏈上游滲透,面板廠作為顯示產業中堅,有比較強的技術和資金能力。

  這里是幾個比較不錯的案例,比如三星收購NovaLED,用旗下的SDI提供ETL材料,買斷佳能tokki2017年的產能等等。LG顯示也通過投資YAS等投資封裝、蒸鍍設備,用自己的技術經驗和sunic system共同開發設備,都是比較好的向上滲透案例。國內的話也有BOE投資OLED印刷設備Katteva,以及和OLED材料廠商UDC簽署長期供應協議等等,這都是可參考的案例。

  第二個是多方面的技術布局。

  目前OLED技術路線主要有蒸鍍式和印刷式,這兩種技術各有千秋,蒸鍍式比較工藝和產業鏈相對成熟,但是材料使用率較低,大尺寸存在技術瓶頸。印刷式有材料利用率高、更好地適用于大尺寸等優勢,但技術工藝尚不成熟,技術還處于研發階段等等劣勢。對兩種技術同時布局,可以提高技術轉變時的風險抵抗能力,也有利于豐富產品線。

  第三是新增產能時進行審慎的市場評估。

  據我們統計,今年年底到19年,建設和規劃中的6代線達到14條,產能達到接近700K每月。如果這些產能都順利達產,即使按照80%的良率、90%的利用率來算,整個出貨將達到9億片多,光新增產能以接近整體市場的需求 。所以后續產業要再添加產能時,需要進行審慎的市場評估。

  第四個是循序漸進的發展模式。

  我們看到領先者三星的發展路徑,實驗線到6代線,用了15年,QVGA到WQHD,用了十年;2.4寸到5.8寸,也用了十年,剛性到柔性用了八年。而作為追趕者,大陸需要跳躍很多個發展階段去彎道超車。其中的產業進步激進的風險,需要和得到的收益共同評估。

  第五點估計產業內部的同事都比較了解,就是盡早和客戶接觸。

  因新的產品檢討到量產的過程,因為有漫長的產品信賴性確認的時間,至少需要9個月的時間。所以希望進行市場規劃、產品布局是盡早和客戶以及市場溝通,進行提前布局。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收集,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可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

相關閱讀related

評論comment

 
驗證碼:
您還能輸入5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英吉沙县| 济南市| 淮北市| 黄平县| 苏州市| 甘肃省| 永丰县| 兴化市| 桦南县| 金昌市| 霞浦县| 梁山县| 玉田县| 营口市| 宁夏| 静乐县| 武隆县| 时尚| 乐陵市| 德惠市| 长汀县| 灵寿县| 东丰县| 桃源县| 城口县| 汾西县| 新化县| 新营市| 宁陵县| 宜兰市| 大田县| 综艺| 乡宁县| 昌江| 罗甸县| 三亚市| 揭西县| 汕头市| 安义县|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