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增“一線城市”看無紙化產業背后潛藏的巨大商機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原創) 編輯:胡燕 2017-09-14 08:45:2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幾日,“新一線城市”話題再次鬧得沸沸揚揚,業界關注最多的還是在對“一線城市”的定義標準,城市人口、經濟、對外交往、影響力等成為最多的評判因素,此次再增至8個一線城市,那這些又意味著什么呢?“一線城市”的最開始是由房地產行業引出來的概念,按照房地產領域的說法并不科學,而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牽動著“一線城市”的發展,這就意味將有更多產業多功能化發展,而正在風靡全國的無紙化產業就是其中一項。
近年來中國經濟在移動互聯網下得到發展,而承載低碳環保、智能高科技載體的無紙化,也是各大城市所關注的,提倡節能環保理念和各大城市對環境的挑戰不謀而合。首先做到無紙化,是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的,而一項高科技的實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當然,如果是哪家企業弄夠做到“前無古人 后無來者”的科技產業鏈,等于是壟斷市場經濟,而說科技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源泉是不為過的,如美國是科技大國,很多產業鏈被科技強國所壟斷,近年來興起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已經說明了這一點,誰先搶占到這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那么就先獲得市場利益的話語權。
說到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事項,這個是全球的熱點話題,各行各業的企業也在相應號召,積極的改進會議系統,將低碳帶進公司,將無紙化帶進生活。無紙化在大數據背景時代,呈現以下發展趨勢,移動化、平臺化、熱門行業急速化及相關行業急需化、物聯網時代無紙化跨行業化、云服務及無紙化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精準營銷及個性化服務。其實這一一都相應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及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們可以經常看到無紙化移動訂購旅行機票、火車票、門票、體彩、掛號、自助房間、餐飲、日用商品網購、物品互換協議、求職應聘、微名片發送、營業廳前臺移動無紙化協議簽訂、保險協議簽訂……總之,我們所弄想到的,都已經在趨向著無紙化發展。
這些年,無紙化伴隨著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紙張的使用量在以每年1%-2%的速度減少,各行各業每年還在保持著持續減少,到今年為止,紙張的使用量已經比2007年巔峰時期降低10%,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切的背后蘊含著還無法具體估量的巨大商機,并且后續一直有加速增長的趨勢。當然,這也是為“一線城市”助力。
與企業,一個好的系統,可以化繁為簡,倍增工作效率,讓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的同時更加符合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理念。在企業辦公時,與客戶會產生大量單據、合同等各項往來文件。傳統辦法是紙質管理,會造成大量印刷、重復復印、打印、發放工作,好的紙張來自樹木,成本很高,浪費嚴重,用完丟棄后也不環保。而無紙化產品剛好相反,為企業開源節流,提高辦事效率,節省下來的資源可以用作其它項目的開發。與個人,通過靈活方便的手機APP等客戶端,消費者接收、存儲和使用電子憑證都十分方便,電子憑證可以實時查驗、重復下載和永久存儲,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再也不用擔心假發票、發票丟失、維修保修、報銷等事項,再次使用時,方便調度出來。
到今天,無紙化實現的功能,已經有目共睹,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硬件產品已經成熟了,軟件市場還有所欠缺。在硬件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取得決勝權的是軟件,硬件可以滿足需求,軟件略顯僵硬,實用性和拓展性差,從而嚴重影響體驗效果,客戶就會心存疑慮、接受層度低。
進而說到中國的當前政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到2025年中國要邁入制造強國行列,這就需要重點突破、自主創新,而無紙化的軟件市場,千篇一律、缺乏創新,使得企業利潤薄弱,進一步的發展稍有遲緩,如果軟件做好了,可以達到軟硬結合+定制化的模式,從而響應國家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規劃。透過現象看本質,中國推出“中國制造2025”,強調的“互聯網+”,無紙化產品便是“互聯網+”下的產物,同時,也是實現“中國智造”的產物。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