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分析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胡燕 2017-08-29 08:50:53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12億美元,預測將在2020年達到91億美元的規模,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每年的增長速度都達到50%。據有關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以給批發零售業帶來超2萬億美元的額外增長,即額外增長36%。零售商可以運用人工智能流線化管理庫存,而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
隨著人工智能市場的快速增長,零售業將會是從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發展創新中受益最多的產業,因而智能零售將逐漸成為創業者和資本追逐的新風口。
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無人商店有三類,一類是機器視覺技術無人店,一類是RFID技術無人店,Amazon Go、淘咖啡及take go可劃為第一類,兩者用的都是目前大熱的前沿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傳感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絡、生物識別等。第三類是以便利蜂、小e微店等為代表的以二維碼為核心的技術:用二維碼完成對貨物的識別,成本低,與傳統零售較為接近。
1、無人便利店
繽果盒子:零售業的“超級網紅”
繽果盒子的定位是全球第一款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便利店,于2016年8月開始在廣東中山地區啟動項目測試,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開啟針對一線城市的大規模人流測試。繽果盒子定位是全新社區智能化項目,目的是為高端社區居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鮮及便利服務。十個多月的試運營期間,繽果盒子的客流量在數萬人次,用戶復購率接近80%。
淘咖啡:阿里的人工智能試驗田
2017年7月,阿里巴巴無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這是一家集購物與餐飲于一體的無人店,沒有收銀員,無需排長隊、東西買完就能走。第一次進店時,打開“手機淘寶”,掃一掃店門口的二維碼,獲得一張電子入場券。通過閘機時掃電子入場券,進入店內就可以購物,進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機。不過這家超市只是試水,商用暫無時間表。
Amazon Go:亞馬遜革命性線下實體無人商店
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宣布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顛覆了傳統便利店、超市的運營模式,使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以及傳感器融合等技術,徹底跳過傳統收銀結帳的過程。
2、智能零售柜
智能售貨柜:泛指以自助售貨機的形式,銷售商品的智能貨柜,通常占地面積在1~2㎡,采取無現金交易,和普通貨幣交易。例如:自助橙子機、自助咖啡機、自助冰淇淋機、自助便當機、傳統的無人自助售貨機。
友寶自助售貨機:盈利模式多樣化
自助售貨機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年了,目前國內最大的連鎖運營商是友寶。在零食、飲料類的自助售貨中,其已經占據超過40%的運營市場份額。友寶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四個部分構成:
1、出售/出租設備
2、商品銷售
3、廣告收益
4、商品上架費
友寶目前加盟與自營的自助售貨機已經累計超過5萬臺,通過與上游商品生產商簽訂合作協議,自行組建運維團隊,目前其總營收已經超過15億,毛利率高達48%。此外,通過線下鋪設大量終端,向商家索取上架費,向第三方收取廣告費,也已經成為了友寶重要的收入來源。
巨便利智能零食柜:數字化運營,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
近日,一個叫做“巨便利智能零食柜”的自動售賣貨架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一時間火遍朋友圈,成為很多上班族的心頭之愛,使用巨便利買零食變成一種潮流,巨便利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產品。顧客只需拿出手機掃描貨柜二維碼,選擇所需商品并付款,等待燈亮開門即可完成購買,操作十分快捷。最具亮點的是售賣現場無人收銀、無人管理,完全憑顧客自覺。
據了解,巨便利智能零食柜完全智能運營,它利用互聯網數據,進銷存后臺數據全方位監控,實時跟蹤每臺貨柜需求,并且能根據顧客的習慣性購買喜好,自動整理出不同貨柜最受歡迎的商品。巨便利通過數據來整理和配貨,配備及時有效的補貨團隊,能夠最大程度保證貨品不斷貨,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9.8萬家,行業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隨著人口紅利的退去老齡化會加劇,便利店人力的成本正在越來越高。從資本和行業競爭角度來看,傳統便利店轉型迫切,無人零售正處風口浪尖,人工智能融入零售業將加速行業轉型,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同時,智能零售也將是最考驗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域,即使相關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還有一定的距離。從零售行業各類初創公司的融資金額來看,最后一公里運輸、支付方式、營銷平臺及店內體驗是投資密度最高的四個領域。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這些領域的應用將更快實現落地。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