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轉“互聯網+教育”?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6-12-09 08:53:1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互聯網 +”大潮下,互聯網+教育領域發展火熱也不足為奇。據數據顯示,目前互聯網教育領域企業數量估計約有8000家左右,當中包括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出國留學、語言學習以及教育信息化和綜合類的項目。
互聯網+教育市場發展迅速,下面讓一起來看看巨頭們的玩法:
1、網易模式
主要產品:網易公開課、網易云課堂、有道詞典
這幾個項目都瞄準了互聯網教育領域,可見網易決心之大。現階段,網易已經聚合了世界范圍最優質的一批視頻 課程資源,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流量價值。一旦其在教學互動領域、社交化、大數據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待到整體網絡教育生態成熟之際,自然是一牛股!
2、百度模式
主要產品:百度文庫、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愛奇藝 教育
百度是三大巨頭里最具實力最有優勢做教育的一個,歷年來的布局也都可見端倪。日前,李彥宏 在論壇中提到了互聯網對教育和醫療的沖擊,現在開始甩開膀子自己干了。從優質教育資源聚合開始做起(本身具有搜索優勢),改善教學互動體驗,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做優質的B2B2C平臺。能否干好,取決于其決心。教育算是與其產品氣質最接近的一個領域,我們有理由期待。
3、騰訊模式
主要產品:微信平臺
騰訊以社交勝出,目前還未開始重視教育領域。模仿而后推出了騰訊微講堂產品,就沒啥聲音了。通過微信搶奪了移動互聯 網的船票,若有心思考慮移動互聯網教育,基于微信平臺而產生的知識分享與教學互動,是極具想象空間的。
雖然巨頭們推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在線教育服務,但是無論是線下傳統教育輔導機構,還是線上原有O2O平臺,都不應該陷入盲目的競爭而忽略教育的本質,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解決教育痛點才是生存之道。
服務在那里,攔路虎在這里
1、盈利周期太長
對網絡教育企業而言,盈利模式就那么幾種:內容收費、平臺傭金、廣告模式。但目前而言,這些在線教育產品都沒有很好的營收,就連已經上市的YY教育都如此。
而教育產品與服務的特殊性、公益性,與商業商業利潤最大化在某些程度上背離。單純套用淘寶模式是行不通的,即使做淘寶類型的在線教育交易服務平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試圖在2-3年內贏得巨額利潤是不現實的。做教育行業,尤其是在線教育行業,從項目初始到商業模式運營成功,3-5年算短,5-8年時間獲取成功實屬正常。
2、教育質量不可控
很多最初定位于 C2C 的在線教育企業,已經逐步轉向B2C。這里面很大一個原因是,C2C平臺無法控制教育質量。與個人提供不穩定、不持續、質量無保證的教育服務相比,培訓機構更能提供穩定、持續、高質的教育服務。
3、O2O拉高運營成本
為了實現良好的線下互動,部分探索者引入O2O模式,但線下運營必然涉及教學場地、組織管理等問題,成本一下拉高了。如果一旦租用固定地點授課,生源又會被局限。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