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鑫教授:OLED材料的研發與展望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6-11-25 08:45:1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16年11月17日,臺灣交通大學顯示研究所榮譽教授陳金鑫發表了“OLED 材料的研發與展望”主題演講,詳細分析了OLED核心材料最新的研究進展情況,并對未來發展做了預測分析。
我們都知道,OLED是基于有機材料的一種電流型半導體發光器件。它是用表面粗糙度小的高質量玻璃作為基板,用銦錫氧化物(ITO)導電玻璃作為陽極,在陽極上制作一層幾十納米厚的有機發光材料作發光層,發光層上方再用一層低功函數金屬覆蓋作為陰極。當兩電極上加有電壓時,陽極提供空穴,陰極提供電子,空穴和電子在發光層的有機物中復合,就可以釋放能量,產生光輻射。為增強電子和空穴的注入和傳輸能力,通常又在陽極和發光層間增加一層空穴注入層和空穴傳輸層,和在發光層與陰極之間增加一層電子注入層和電子傳輸層,以提高發光效率。
相對于LCD是由數千個零件組合之后才展現出最終性能,OLED顯示器的性能主要由材料決定。材料可影響OLED面板的顯色、壽命、電力消耗、TFT設計、驅動IC設計等各項性能,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復雜且重要。
隨著智能手機以及VR產業的發展,OLED面板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預計2017年可撓性顯示將會實現。因此,上游OLED材料需求也相應增長。據IHS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OLED材料銷售量達10萬噸,收入則達18億美元。目前,我國材料企業主要參與OLED材料中間體和單體粗品的供應。由于OLED涉及的各種單體的專利權大多數已經被國外的企業控制,且面板生產企業主要為三星、LG和JDI,所以國內的企業要直接提供單體產品面臨著較高的專利門檻和應用壁壘。
陳金鑫教授被稱為“OLED(4.5代顯示技術)華人三杰”之一,1971年獲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有機化學博士,隨后與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大學R.B.Woodward教授合作進行博士后研究。在光電領域獲得了多項美國專利,發明了許多關鍵的OLED材料。在演講中,陳金鑫教授結合多年的研究經歷,詳細介紹了OLED材料技術最新的研究進展,并針對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解讀。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