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有風險 安防企業且行且謹慎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鐘詩倩 2016-10-27 09:40:3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對于安防行業來說,前兩年,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帶來了安防行業思維方式和發展格局的轉變,安防行業的跨界合作與升級成為安防行業發展常態。安防企業為了尋找新的發展出路,紛紛跨界或正準備跨界到諸如智能家居、無人機市場、機器人市場、VR市場等等目前快速增長的市場領域。然而,說英雄所見略同也好,說盲目跟風也好,這些市場看起來是一片藍海前程似錦,卻在不知不覺中早已競爭激烈處處殺機。
機器人——諸多陷阱的熱門市場
一哄而上導致惡性競爭
從2014年起,政府把機器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機器人產業諸多扶持,積極推進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中國發布的2016-2020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促進了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據了解,2013-2015年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5年,中國市場共銷售了68459臺機器人,比上年增長30.3%,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超過歐洲總和。
然而,盡管近幾年機器人產業在中國迅速升溫。甚至還有著政府加持的狀況下,機器人產業也開始逐漸表現出令人擔憂的隱患。在巨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機器人市場已經呈現出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趨勢,同時國內機器人產業存在過熱隱患,有盲目發展的虛火。2016年初工信部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涉及機器人生產及集成應用的企業有800余家;2014和2015兩年地方政府出臺了近80項機器人產業發展相關政策,中國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多達42個,產業發展已然過熱。
你能直面這些風險嗎?
很多從業者把目前的機器人產業比做十幾年前的手機,認為機器人的發展也會像之前的智能手機一樣迅速,然而這種觀點存在不少問題。機器人是一個大系統,有驅動、傳感和交互,需要花很大的范疇和精力進行技術研究。所以在技術、資金、人才上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要比手機大得多,更何況目前還存在有政策和標準上的風險。
無人機市場——大熱行業死得快
曾經的藍海已經競爭激烈
近幾年,無人機正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數量增長。有數據顯示,2013-2015年這三年間,全球消費級、工業級無人機的總銷量漲了三倍多:15萬架、37.8萬架和57萬架。其中消費級無人機尤其迅猛,市場大小是工業級無人機的兩倍左右,并且以每年50%的速度瘋長。預計到2025年,國內無人機航拍市場規模約為300億,農林植保約為200億,安防市場約為150億,電力巡檢約為50億,總規模將達750億。
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軍用無人機不在探討范圍內)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卻異常火熱,目前在安防、電力巡檢、環保、娛樂、農業、快遞業等多方面均可見其身影。據統計,目前全國一共400多家無人機公司,而這個數字在4年前,卻還只是個位數。這些無人機公司中,不乏大疆創新、億航、昊翔、零度智控等等行業龍頭企業,甚至還有如騰訊、小米等企業也在試圖打進這一市場,其中光是大疆創新一家便占據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
誠然無人機市場蛋糕不小,但競爭卻更是激烈。再加上資本市場的過分青睞,跟風轉型的攪局者越來越多,各個都希望能夠分一杯羹。這樣的行業熱度下,這樣的競爭格局下,短短幾年時間過去,無人機市場早已不是我們當初所講的那個遍地是黃金的藍海市場了。不知道各位安企在考慮進行跨界轉型的時候是不是需要更理性地進行思考呢?
你能直面這些風險嗎?
無人機市場的商機吸引了眾多創業公司的涌入,很多企業在面對這巨大的市場蛋糕時很難抵擋住誘惑,然而,企業在轉型時,不妨先想想你能直面以下這些風險嗎?
技術風險
目前國內無人機市場已經發展出了諸多花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花樣機身背后同質化嚴重的內核。無人機行業本是高科技產業,但目前的發展來看核心技術卻在逐漸走向雷同。國內企業的核心部件大多依賴進口,常常被上游芯片商卡脖子。產品同質化的背后,是市場問題,企業一窩蜂擠進整機市場,將核心技術慢慢弱化。
很多創業團隊把無人機想象得非常簡單,只是簡單在開源的代碼上稍做修改,就將產品投向市場,這潛藏著巨大的風險。
政策風險
無人機與傳統的消費電子行業最大的差別是關系到生命安全。特別是無人機的飛行穩定性頗受關注,甚至是大疆、小米等品牌的產品都時常面臨炸機、摔機事件。
“無人機要達到100%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其它的交通工具也無法做到。要引入的是保險體制、監管體制、定責方式、仲裁方式,還有無人機標準及適航許可等。”有業內人士表示,無人機目前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政策完善之后一大批無人機公司將會消失。
資金風險
無人機并不是一門門檻低,投資少的生意。從無人機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起步資金至少2億元,產業鏈條較長,需要不斷的融資。
所以企業在跨界到無人機市場之前,先對自己能否直面激烈的競爭?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嗎?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嗎?能否承受得住政策風險?是一件比作決定更重要的事。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