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價格戲劇化上漲的背后:產能降低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唐人 2016-07-22 08:33:27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日多家市場調研機構包括IHS、群智咨詢都發布了國際液晶電視面板的價格走勢,多種尺寸的面板價格維持上漲勢頭,供應鏈也傳出消息,面板廠商紛紛滿產卻依舊供不應求,預計缺貨情況短期內不會有所緩解。
點評:
漲價的背后是廠商“策略+被動”降低了產能
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面板業不景氣,面板出貨持續衰退,加上中小尺寸面板技術向LTPS 轉變和AMOLED 占有率的不斷提升,加上廠商清理庫存導致中小尺寸面板價格持續下挫,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液晶面板廠商紛紛轉變策略,減產甚至關產線以應對可能帶來的虧損風險,臺灣廠商中華映管關閉了其中一條4.5代線,松下宣布退出液晶面板業務,三星預計2016年關閉6代線和7代線。
今年臺灣地震以及面板制程轉換因素而導致的產能損失,下游的廠商采購策略向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轉移。打破了以往供大于求的現狀。從三月份開始部分顯示器已經開始出現缺貨并傳出上游面板廠即將漲價的消息,二季度開始臺灣廠商已經開始對中小尺寸的TFTLCD 漲價,至今已經經歷了三輪漲價潮,進入第四輪漲價,從IHS 公布的面板價格數據來看,由于32"面板持續產能不足,近期外部需求增加,32"面板成為搶手貨,6月份漲幅超過6%,預計7月份漲幅超過8%,達到60美元的年內高點,40"、43"、49"面板6月漲幅接近1%,預計7月將有2%~5%漲幅,而55"面板預計價格保持持平。
小尺寸手機顯示屏則因為智能手機出貨下滑低價競爭的影響,導致供應鏈廠商利潤進一步走低,近兩年廠商庫存積壓只能減產,從而導致如今市場供貨的不足。
中國面板產業的強勢競爭面
對中國大陸廠商的競爭,韓日臺液晶面板廠商疲態盡顯,隨著韓國、中國臺灣、日本在液晶面板上投資的不斷減少、甚至關廠,中國的液晶面板產業卻在不斷崛起。
根據群智咨詢的統計,到2017年中國大陸將會有超過28條4.5代以上液晶面板線,僅8.5代線就將達11條,中國液晶面板將占全球產能的1/3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競爭對手如三星卻不斷關閉其落后產線,面對中國大陸的來勢洶洶,韓國三星2016年一季度LCD 業務虧損6.7億美元,如今三星已經將重點放在OLED 領域,并預期幾年關閉于韓國的湯井7代線、天安6代線,并向Oxide 制程轉換。
受到大陸面板業的投資擴建和產能提升影響,臺灣廠商飽受激烈競爭困擾,出口衰退明顯,正積極向著高端顯示進軍并制定差異化競爭策略。日本廠商則基本退出面板制造業的競爭,轉向上游材料和設備端,并將投資重點轉向OLED 領域。
大陸面板廠商受益此輪漲價
從缺貨而導致漲價的液晶面板品種來看,主要集中于小尺寸的手機屏幕和中小尺寸的顯示器屏幕,國內相關廠商直接受益此輪面板價格上漲,如面板廠商深天馬A、京東方A、TCL 集團(控股華星光電)。模組廠商合力泰、星星科技。
雖然液晶面板3季度可能延續漲價勢頭,但是液晶面板產業依舊沒有脫離產業競爭激烈的實質,漲價也是相對的,而且從目前的趨勢看,缺貨的情況還將持續。從我國面板產業發展的整體角度來看,韓國以及臺灣面板產業的整體產能和品質水平目前依舊高于大陸廠商,尋求差異化競爭策略和積極開發高端顯示技術才是我國顯示產業脫穎而出的良策。
深天馬A(000050)、京東方A(000725)、TCL 集團(000100)、合力泰(002217)、華映科技(000536)、華東科技(000727)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