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管理平臺:突顯 “軟實力”的價值
來源:網界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6-25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視頻監控是安防行業中發展最早、最快的部分,當然也是目前安防行業中最成熟的細分市場。但是即便如此,對比一下視頻監控市場和IT、通信、機電等其他相關市場,很容易看出不論是市場的規范性,還是成熟度等,都有相當的距離。這點集中體現在監控管理平臺上。
實際上,監控管理平臺已經成為監控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要素。
監控管理平臺出現和發展的必然性:
管理平臺是個偏軟性的概念,傳統監控以設備組網為主,人們很容易忽略管理平臺,實際上,無論在模擬監控時代還是以DVR為主的數字監控,管理平臺的價值都很弱化。
模擬監控系統的實現本身以機電硬件為主,軟件因素少,管理平臺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附屬產品,完成進行硬件配置等初級工作,價值自然無從體現。
到了DVR時代,軟件因素已經成為產品最重要的組成之一,由于產品的功能特性、人機友好性、系統可靠性可維護性等因素都取決于軟件,軟件價值也已經大大提升,但是由于DVR主要應用場所監控,應用模式以單機系統為主,基本沒有管理平臺軟件的概念。此時雖然軟件的價值已經開始為人們所認識,但更多的是以產品內在特性為主,在最終業主端更多還是體現為硬件產品,對軟件價值的認識也更多是局限在企業的產品研發,而不是最終用戶和市場。
隨著監控應用的規模逐步擴大,尤其是IP網絡監控出現后,監控系統的覆蓋范圍逐步由場所擴展至園區、由園區擴展至城域,同時很多行業出現了聯網監控的需求。隨著監控覆蓋范圍的擴展和監控管理業務的增強,如何管理這些監控設備?如何跨設備調度這些監控業務?如何使用圖像資源等都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從而出現了監控管理平臺的需求。于是監控市場催生了一些專業的監控管理平臺軟件廠商,如天視、互信互通等,都是專門的第三方監控管理平臺廠商。
目前監控管理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雖然監控管理平臺的概念已經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但是從現狀看,我國的監控管理平臺發展仍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這里面有技術、市場環境、人們觀念等各方面的因素。
技術架構:
從技術方面看,由于在前端設備(DVR/DVS/編碼器/解碼器等)和管理平臺之間缺乏真正的管理協議和標準,當前的監控管理平臺多只能通過DVR廠商提供的SDK獲取對前端設備的管理能力,通過對分散的各種DVRSDK編程分別完成對前端設備的設備設置、圖像獲取、云臺控制能功能管理,目前的監控管理平臺更多的完成監控基礎業務的調度和控制功能,真正屬于設備管理范疇的內容很少。
這種技術模式本質上以DVR管理為中心,上層平臺通過DVR提供的SDK進行被動集成,管理的重心本質上是DVR,中心的管理平臺更多的是一個統一人機界面的工具,管理平臺的功能和效率嚴重受限于DVRSDK本身的能力。這種模式下,管理理念不是由中心到前端的正向傳導貫徹,而是由前端到中心的逆向遷就。所以,目前的監控管理平臺本質上是DVR/DVS集成軟件,只是具備一些監控設備和業務的初級管理功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軟件。
這種模式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監控管理平臺的低效、可復制性差、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等諸多問題。
由于所有的設備管理和業務管理都是通過SDK進行的,由于SDK的通信和交互本質上屬于上層軟件功能,需要經過很多的內部操作,消耗大量的CPU等系統,這種方式在所有的通信機制中其實是最為低效的一種,從而這種模式的管理和業務調度效率無法得到根本提升。
此外,由于當前DVR品牌眾多,不同廠商的SDK實現的方式和提供的功能各有不同,都需要監控管理平臺去做相應的適應性開發,這種適配工作成了當前監控管理平臺軟件開發的重要內容。實際上當前的專業監控管理平臺廠商實際上更多的是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適應各種品牌DVR的SDK包,完成很基礎的設備管理和基礎監控業務功能,根本無暇估計更高層面的增值開發工作,這也是為什么雖然近幾年,中國監控市場雖然出現了一些專業的監控管理平臺廠商,但是無論業務規模、產品穩定性、產品業務功能等都和國外同行卻始終有很大的差距。中國最大的專業監控管理平臺廠商的規模也不足百人,同時所做的工作也始終DVRSDK適配、基礎業務功能、人機接口等方面進行低層次徘徊。目前這種狀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監控產業的上升和發展。
市場環境:
當前監控管理平臺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存在諸多問題,這已經成為監控行業的共識,但是仍有很多廠商和客戶選擇這種實現方式,為什么呢?不得已為之,這是由當前的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環境決定的。
首先是監控設備及業務管理協議和管理標準的失位,由于DVR/DVS/編碼器/IP攝像機和監控管理平臺之間都缺乏相應的管理標準,同時監控管理平臺和前端又往往屬于不同的企業,彼此缺乏溝通和契約,所以監控管理平臺不得已選擇了被動適應各種DVR/DVS的SDK。
其次,從當前的市場格局看,由于中國監控市場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發展起來的,從前端攝像頭、光端機或DVR/DVS等出發,逐步向管理平臺、安防增值業務、監控服務等高端領域發展,很少有企業定位于整體解決方案。在目前的市場格局中,相對于攝像頭、DVR/DVS、編碼器等前端產品的廠商,監控管理平臺廠商無論在規模、品牌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因此,在涉及前端設備和中心管理平臺的協調溝通時,前端廠商往往要比監控管理平臺廠商要強勢得多,除非客戶對監控管理的重要性具備足夠的認識,對中心的管理平臺給予足夠的支撐。
再者,從監控應用發展的過程看,往往是先部署了DVR/DVS等前端設備或場所監控設備,隨后再出現整合管理的需求,所以從投資保護的角度出發,監控管理平臺必須接入原有的DVR/DVS,由于要求原有部署的DVR/DVS全部升級不現實,只有讓中心的監控管理平臺先適應前端,先利舊再改造。
最后,是人們的觀念問題,在當前的中國市場,軟件價值未得到充分認同,這是監控管理平臺廠商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制約監控市場進一步成熟的最大障礙之一。
軟件開發對廠商而言是一塊不可回避的硬成本,但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環境中,軟件的價值卻無法得到認同,國人愿意花大價錢購買硬件產品,但是卻吝嗇于花錢購買軟件,總認為軟件不需要成本。這種觀念嚴重的制約了中國軟件業的發展,當然也制約了監控管理平臺軟件的發展。據IDC統計,監控系統中,在除去攝像頭和監控器的總體設備投資中,軟件僅僅占了約10%的份額,但實際的軟件開發投入卻遠大于這個比例。這個數字很好的反映了監控管理平臺軟件發展所處的尷尬處境。
監控管理平臺的發展趨勢:
隨著監控基礎設施不斷擴大和完善,監控資源調度和業務管理不斷復雜,獨立的監控管理平臺也將不斷發展。IP網絡監控出現后,這種趨勢日益明顯,尤其是隨著平安工程、全球眼/寬世界等一些大型監控應用的發展,監控管理平臺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監控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定位看,當監控網絡和業務發展發展一定階段后,監控系統管理和監控業務操作必然逐步分離,形成獨立的監控系統管理平臺,包括設備管理、用戶管理、安防策略管理和業務管理等內容,管理平臺將不斷向專業化發展,其部署位置更多是在中心機房;而日常業務操作將仍由監控中心安保人員完成,其所需的只是操作客戶端程序,以提供操作用的人機界面,其部署位置以監控中心為主,當然,作為IP監控特有的優勢之一,只要IP網絡連通的地方,都可以部署這樣的操作客戶端程序,甚至可以通過Web方式實現更簡易的部署。類似的發展軌跡,在通信、IT等行業發展歷程中都曾出現,例如,最初的IT應用也是單機系統為主,隨著應用的網絡化,及應用的不斷復雜,出現了專業的網管系統和IT管理中心。
在安防IT化的大勢下,監控管理平臺的發展也必然遵循這一規律。
從技術發展看,一個先進的監控管理平臺,至少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任何管理都是由中央到地方的,相應的,技術只是管理理念的實現手段,合理的監控系統應該是以監控管理平臺為中心的,而非以DVR/DVS為中心,DVR/DVS更多是執行中心管理平臺指定的監控功能和管理要求的。
其次,從管理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作為管理者監控管理平臺和作為被管理者的前端之間應該通過標準管理協議進行交互,而不是前端設備的SDK或API。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監控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共同努力,總體而言,監控管理協議和標準還處在一個發展的初期,實際上,目前已經有相應的組織和企業開始了這方面的努力,如TC100發布的3111標準中,對監控管理平臺對前端設備的管理和控制標準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如要求基于SIP實現,類似的努力在全球眼、寬世界等一些企業和行業標準中也可以看到。
最后,一個好的監控管理平臺,必須是采用分層開放架構的,提供平臺級接口,對上層業務屏蔽底層監控設備管理和業務調度細節。端到端縱向完全整合不符合經濟發展的專業化、規?;囊幝桑谌魏纬墒斓漠a業中,其業務的提供都是分層的。如在IT產業中,基礎硬件設施、設備管理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應用軟件等已經形成穩定的分層架構,越靠近底層,標準化、規?;膬瀯菰矫黠@,越靠近上層,專業化、個性化特點越鮮明,相應的增值能力越強。
從市場環境和產業格局看,隨著監控管理平臺在監控系統中核心角色的不斷強化,“軟實力”將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決定性因素,市場環境和產業格局必然也隨之變化。
同時,隨著設備管理和監控圖像資源的調度管理成為監控管理平臺最基礎的功能,提供監控管理業務將成為一個監控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義務。這點從國際監控廠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相應的,監控軟件開發商可以從這些基礎的初級管理工作中脫身出來,能夠更專注于上層業務應用和服務,在擴大最終用戶價值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增值,從而,監控產業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監控業務軟件提供商”。隨著整個監控產業的價值將不斷由前端向中心,由底層硬件設備向上層軟件業務轉移,中國的監控產業也必將逐步做大做強,走向成熟。
當然,監控管理平臺的發展在受制于國人對軟件價值的認同偏見同時,也會反作用于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人們對軟件價值認同度的不斷改善。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包括監控管理平臺在內容的軟件產業長期面臨的課題。
評論comment